大脑360

正念和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

模型将人类心理概念化为三种力量的互动:本我、自我和超我。正念发展的是自我。

本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定量的心理能量,在新生儿身上,内在能量完全系于本我身上,指的是生物驱力(性和攻击),所有人生来就有。源于内在生理力量的驱力寻求释放,主观体验到的驱动张力的积累是不愉快,而释放张力是愉悦的。所有驱力有四个核心特征:

·源头在身体的某部分

·一个目标(比如得到满足的特定形式)

·一种压力(比如一定量的兴奋)

·一个客体(比如允许目标实现的事物)

本我是前语言期的,用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它的认知形式是前逻辑的,没有时间或规则的概念。它不服从于理性、逻辑、现实或道德,基本上是一种初级认知形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压力。本我只关心一件事:削减感官体验到的任何张力。我们天生就倾向于让快乐最大化,让痛苦最小化,这被弗洛伊德称为快乐原则,他相信一岁以下的婴儿处于原始自恋中,他的内在功能被快乐原则所掌控,内在和外在世界没有区别。

本我完全是潜意识的,其内容被认为等同于弗洛伊德早期的地形学模型中的潜意识。它以梦或口误的形式存在。本我的能量被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的目标是生存和自我繁衍,生本能的能量——力比多被弗洛伊德认为是弥散在整个人格中的驱动力量,持续一生推动着我们。

自我 本我一方面知道它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盲目”的——对于如何用安全或者道德的方式去获取它所想要的东西是盲目的,因为它不考虑现实。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弗洛伊德认为头脑发展出了新的内在部分——自我,他相信自我出现在6岁左右。自我的责任是自主思考和行动,通过感觉与外部世界接触,自我与几个核心的心理功能相关,比如说概念、现实检验、时间感、思考和判断。弗洛伊德对现实的兴趣在结构模型中变得更清楚了,因为他将更多重点放在自我的力量上,自我的力量与人格的其他代理有关系。

自我的核心功能是做本我与现实之间的媒介,与本我的快乐原则相对应,自我按现实原则运作。因为自我的作用是适应现实,这是自我很重要的功能,心理治疗师有兴趣评估的是患者自我的力量,也就是他在不过度使用防御特别是较原始的防御的情况下认识现实的能力。

自我既在意识层面,又在潜意识层面。意识层面的自我接近于我们通常所指的“自体”,而潜意识的自我防御过程。

超我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发育成长,我们吸收了周围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超我的形成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内向投射”的例子,也就是说,作为孩子,我们吸收了父母的标准和价值观,这些一起组成了超我。

那些规则、抽象的道德准则以及自己应该成为的理想形象被看作是一个住在我们心里的人,他很强势,如果我们的行为不达标的话随时会受到批评。这个住在我们里面的人就是超我。超我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想自我,代表着自我努力的方向,另一部分是良心,如果令它不满就惩罚自我。

像自我一样,超我有部分在意识层面,有部分在潜意识层面。大多数人意识到某些道德原则和标准在掌控我们的行为,还有其他道德或内在力量加诸在我们身上却没被意识到,某些道德有时候很严苛或很有迫害性。


评论